一、前言
教育基本法賦予實驗教育法源基礎至今已逾20年。103年實驗教育三法條例通過後,基隆市政府為鼓勵創新實驗教育,保障學生學習權與家長選擇權,也提出多元政策,鼓勵與民間合作辦理「實驗教育」,提升基隆教育的新視野。
瑪陵國小為偏鄉小校,由於礦業沒落、人口外流,學生人數逐年驟減,一度面臨裁併校。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,在前任校長陳柔姝與詹麗娟努力奔走之下,依公立國民小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,於105年8月促成「福智文教基金會」將瑪陵國小轉型為公辦民營實驗教育,開啟基隆市「公辦民營」的里程碑。
108年董蕙萍校長接續校務,秉承福智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的教育理念,以建立崇高人格為目標,將生命教育、品格教育作為辦學核心,促進以「人」為本的學校。課程以心靈教育為主題,培養有智慧、具仁德、能精勤的陽光孩子,讓他們能自我成長並關懷生命、友善環境。行政系統則結合親師生、社區資源與義工,共築和諧共榮的校園環境。
經多年研發,108學年度完成六年一貫「生命教育主題統整」核心課程,實踐教學生活化、課堂家庭化。109學年度進入2.0課程研發,重新檢視辦學理念與課程價值,訂定「生命教育主題探究統整課程」為轉型方向,接軌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與探究學習模式。教師社群同步建立課程縱架構:食農教育、自主學習、經典教育及在地化教材。同時,「關愛校園」作為另一核心課程,制定五大校園活動的目標,營造和合的校園氛圍。
瑪陵國小於107年6月評鑑中獲「優等」,特別在品格教育與親師生和合氛圍獲得肯定。感謝基隆市政府長官指導與全體親師生努力,福智文教基金會將繼續支持,共創更美好的未來。
二、經營目標
(一) 以生命教育為推動關愛校園的核心
1. 以生命教育為主軸,培養親師生正確價值觀,共同追求智慧、仁德、精勤的人生。
2. 以孝悌為根本,涵養儒家文化,養成謙謙君子之風。
3. 建立正確道德觀,培育身心健康學童。
4. 引領心靈提升,營造快樂成長環境。
(二) 以社區為學生生活學習場域
1. 建構學校成為社區學習中心,推展終身學習。
2. 促進瑪陵成為有機生態村,增進社區繁榮。
3. 推展食農教育、有機生態教育,培養關愛生命與環境的情懷。
(三) 以多元領域學習落實全人教育
1. 閱讀反思,進德修業:語文教養、經典閱讀
2. 場域觀察,關懷土地:自然、健康與體育
3. 禮樂教養,人文養成:藝術音樂
4. 習勞利他,做中學習:綜合活動
三、說明
1. 學生通勤上下學,學校不提供住宿。
2. 繳交學雜費、代收代辦費依公立學校標準;課後照顧班及社團另行收費。
3. 每年級招收一班,每班學生人數上限為 20 人。